“ 国际能源署IEA研究指出,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产业战略,“一个新工业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本文为您解码后疫情时代,气候环境、能源复苏等对新兴商业机遇的影响以及制胜策略。”
01
—
全球能源危机大大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图片来于网络
02
—
—
电气化发展正在推动对可持续动力电池的需求
数据来源:彭博SNE研究
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红利,全球运输的电气化发展正在推动对可持续动力电池的需求。首先以新能源车为例,它带动了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优化以及成本的下降,新能源电池领域成为投资并购的主要目标,呈现出一二级市场皆“涨势喜人”的现象。从国内企业来看,天齐锂业成为港股2022年最大规模的IPO,同时宁德时代、比亚迪、杉杉股份之类的巨头企业营利双收,市值坚挺。
磷酸铁锂电池以低成本长寿命等特性快速抢占市场,尤其以电动重卡,工程机械,储能领域最为瞩目。在过去30年中,锂电池价格下降了将近98%,投资商机从电池核心原材料、到电芯生产、相关配套充电桩、电池老化建模、安全和回收利用的整个价值链的细分领域。未来十年,随着全球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电动汽车,对这种化学物质需求将逐年扩大。
图片来源:雪球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下游的需求体量在持续扩大,目前市场上锂电池供不应求的情况正在加剧。锂矿作为贵金属矿产储量有限,加上疫情、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导致市场已经出现材料短缺、价格飙升以及技术创新和替代的需求。而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弥补资源开采供应的短缺,如今站在新能源的风口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投资者将目光注入其中。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使新能源储能进入刚性需求增长轨道,以推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新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更低,这直接引起了资本和创业者对钠离子电池产业的火热关注。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还能有效解决高寒地区储能电站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中国风电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宁夏、新疆、东北以及云南等地情况来看,这些地区最低温度多在-20℃以下,相关储能系统搭载钠离子电池也许更加适配当地自然环境。
同时,工业领域特别是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贡献了50% 以上的碳排放量,而氢冶金作为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革命性技术,可解决行业面临巨大的碳减排问题。氢能来源广泛、热值高、燃烧性能好且零排放,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循环再生可持续发展。而且氢能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除了工业外,还包括交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为此氢能源市场异军突起。尽管氢能面临着运输、储存经济性不高的问题,氢能的储存和载体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在资本市场关注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图片来源:甲醇研究所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正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联合制氢。全世界其他的地区,尤其是光照和风电特别发达的地区,例如澳大利亚宣布将投资1500亿美金用于绿氢的制造;而沙特有全球最好的光伏资源,全球的光照时间最长,将有机会以成本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氢的制造基地。
山东青岛港的自动化码头上,由自主研发、集成创新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是全球首创,不仅减轻了设备自重,提高了发电效率,并实现完全零排放。2021年自动化码头吞吐量同比增长50%以上。得益于新能源的支持,风光储氢一体的创新,该码头桥吊单机作业效率第8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
能源和ESG:引领不断发展的未来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逐渐成为海内外资本市场评估企业投资价值及投资偏好的重要标准,企业家们正在ESG将融入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ESG聚焦碳排放,它的影响力已不仅仅在资本市场,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企业和相关组织。能源企业逐步将ESG融入到公司管理体系、战略制定、生产经营等整体商业运营中,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发展并获得更多的投融资机会。
—
新能源时代外资在华营商环境与趋势
从市场投资的视角转回到政策层面,中国作为人口超级大国和制造业大国,对粮食和能源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以及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等需求继续在高位攀升。中国在不断进行新能源结构的优化,如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发展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国内矿产资源项目建设,同时巩固拓展境外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推动完善稳定多元油气进口体系,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并积极参与能源国际标准制定。
2019-2021年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净新增容量。图片:IEA
2022年,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支持绿色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出台了56项优惠政策,包括支持促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对许多绿色转型项目直接“免税”。其中,对节能环保型电池免征消费税,节能环保涂料免缴消费税;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新能源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污水处理中水免征水资源税等。
成功的参与其中的外资企业包括全球知名的加拿大跨国公司博枫资产管理(Brookfield),在全球投资的风电、光伏、水电、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超过22GW,它在中国管理资产规模达130亿美元。博枫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业务增长、商业地产与地产物流的投资机会拥有十足的信心,将中国作为投资规模第二大市场。如今他们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已经拓展至全国多个地区,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动力电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加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快速进步,成为品牌出海的底气。动力电池市场正在持续增长,欧美多国政府也出台了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动力电池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是吸引中国电池企业赴外投资的“热土”。2022年9月以来,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该公司在欧洲的第二座电池工厂。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巨大,中国汽车出口尤其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将是2023年的一大亮点,同时,近期欧洲多家车企也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
—
新能源国际合作对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方面的成功案例包括联合法国道达尔能源联合实施的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巴西 GNA燃气项目;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几内亚凯乐塔(凯雷塔)水电站项目;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老挝230千伏北部电网等等项目对促进合作国的能源转型及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新能源产业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供应链中断和金融动荡为加速的能源转型带来了短期的挑战,但也能够塑造未来能源结构和为清洁技术产业提供巨大的机遇。IEA分析指出,“一个新工业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推出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产业战略,到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制造这一市场每年的价值将高达6500亿美元,较今天的水平增加三倍以上。而麦肯锡认为,所有证据表明,长时储能市场对投资者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大型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投资规模在2040年前可达到1~3万亿美元,并能获得很有竞争力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不仅带来短期的能源价格上涨,也可能带来更深层次、更长期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将是两国长期的博弈,但也给国产替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等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地缘冲突带来了一系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限制措施,也使得安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新的发展格局下,在中国,以确保粮食、能源以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为重点的国际合作领域机会就在眼前。